訊(記者 陳克力 攝影 黃衛(wèi)東)在夏日室外30多℃的高溫天氣里,與-162℃的液化天然氣“親密接觸”,是一種怎樣的體驗?8月27日上午,溫州網(wǎng)在場直播組走進市中LNG(液化天然氣)氣源站,實地體驗液化天然氣充裝和卸液工作。
充裝環(huán)節(jié)——
液化天然氣很“凍人” 稍有不慎會被凍傷
出伏后,溫州的天氣依舊“熱情”高漲。上午9時許,室外溫度已經(jīng)飆升至30多℃。記者換上長袖防靜電工作服、安全帽,跟隨市中LNG站站長黃濤前往該站生產(chǎn)區(qū)。
進入生產(chǎn)區(qū)前,必須要除去身上可能攜帶的靜電。在一處靜電消除儀前,所有進入生產(chǎn)區(qū)的人員需要雙手按在儀器上,直至代表靜電消除的綠色指示燈亮起,方可通過。據(jù)介紹,如人體攜帶靜電進入生產(chǎn)區(qū)操作相關設備,可能產(chǎn)生引爆液化天然氣的最低能量值,從而引發(fā)事故。
來到充裝區(qū),記者被一縷縷“白煙”縈繞的大鋼瓶吸引。黃濤介紹,這些鋼瓶的專業(yè)名稱叫杜瓦瓶,每個重達110公斤,充滿液化天然氣后,最終重量可達180公斤。記者現(xiàn)場看到充裝工作人員熟練的挪動這個龐大的杜瓦瓶,在征得允許后嘗試挪動,不料卻難以“動其分毫”。
記者了解到,像這樣移動杜瓦瓶的工作,每5分鐘左右就要進行一次。一次完整的液化天然氣充裝,包括杜瓦瓶外觀檢查、充裝設備固件檢查、裝管等環(huán)節(jié)。特別是裝管和拆管環(huán)節(jié),管道的表面溫度為-162℃,因此工作人員需要戴著耐-192℃的耐低溫手套和防噴濺面罩進行操作,工作強度大的同時,也面臨安全風險,稍有不慎可能會被嚴重凍傷。
黃濤介紹,市中LNG氣源站目前共有2個充裝位,如全天候運行,可充裝15噸左右液化天然氣。隨著溫州液化天然氣需求的日益增加,該站已新建2個充裝位,不久后將投入使用。
卸液環(huán)節(jié)——
像一場“持久戰(zhàn)” 高溫室外需蹲守4個多小時
清晨7點多鐘,運送液化天然氣的槽罐車早早進入市中LNG氣源站“卸貨”——把液化天然氣送進站內儲罐。這個過程,正是液化天然氣的卸液環(huán)節(jié)。
卸液并非將液態(tài)天然氣像水一樣灌入容器這么簡單,而是要經(jīng)過多道工序才能完成。因此,一次卸液的過程往往像一場“持久戰(zhàn)”,時間長達4個多小時。
那么,卸液的原理是什么?黃濤解釋,簡單來說,就是加強槽罐車內液化天然氣所處環(huán)境的氣壓,再降低站內儲罐的內部氣壓,利用高低氣壓差,把液化天然氣“推”到儲罐里。
記者現(xiàn)場看到,從槽罐車連接處共有3根管子,其中兩根因為低溫結霜,中間一根呈現(xiàn)正常狀態(tài)。為此,黃濤表示,這正是液化天然氣加壓的過程,“槽罐車內的液化天然氣首先要送入增壓器,氣化后的天然氣送回槽罐車,再由槽罐車送入儲罐。”這樣“一波三折”之后,液化天然氣就可以順利進入儲罐進行儲存。
卸液過程中,負責輸送液化天然氣的管道是否密封,關乎安全大事。因此,在4個多小時的卸液工作中,需要有專人專崗進行監(jiān)護,對有疑似漏氣的易泄漏點,要進行測漏等排查。
在專業(yè)人員的指導下,記者使用測漏儀對管道法蘭、閥桿進行檢測,未發(fā)現(xiàn)泄漏情況。據(jù)了解,如有異常,測漏儀中的數(shù)值會發(fā)生較為明顯的變化,如果顯示超過500ppm,那么就表示該處存在泄漏,需要緊急進行處理。目前,市中LNG氣源站共設有儲罐12個,每個規(guī)格為150立方,最大儲存量可達640噸,完全氣化后可供市區(qū)使用3天。
實地感受——
“冰火兩重奏”下的考驗
炎炎夏日,作為燃氣工作人員,需要長時間穿著長袖長褲,佩戴厚重的安全帽和防噴濺面罩。僅穿上這些裝備站在室外,記者便能感受到陣陣悶熱由內而外散發(fā)開來。
觀看體驗充裝和卸液過程中,更是要近距離接觸-162℃液化天然氣這種危險的深冷液體。另外讓人印象深刻的是,充裝過程中裝管和拆管過程,有低溫“白氣”噴出,充裝人員依然能夠精細操作,充滿一瓶送走一瓶,著實令人欽佩。
高溫天里,正是這樣一位位燃氣人不斷的堅守,給城市建設和市民生活送去源源不斷動能,為城市用氣安全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