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外界高度關注的原油進口權正式破冰。廣匯能源公告稱,8月27日,廣匯能源接到新疆商務廳通知,已收到國家商務部下發(fā)的《商務部關于賦予新疆廣匯石油有限公司原油非國營貿易進口資質的批復》文件。
商務部批復文件顯示,廣匯能源的控股子公司新疆廣匯石油有限公司獲得原油非國營貿易進口資質;安排廣匯石油2014年原油非國營貿易進口允許量為20萬噸;廣匯石油可根據(jù)市場情況將原油銷售給符合產業(yè)政策的煉油企業(yè)。
據(jù)報道,廣匯能源早在2013年11月就向政府部門提交了原油進口資質申請,準備將旗下哈薩克斯坦齋桑油氣項目的產油運至國內。而此前廣匯能源就一直試圖將哈薩克斯坦項目生產出的原油運回國內加工并銷售,但受制于“排產”制度造成的定價權喪失,該計劃始終未能落實。
雖然此次廣匯能源獲得的20萬噸進口配額與沒有進口額度上限的三桶油等國企無法相比,但其釋放出的信號對中國石油產業(yè)產生巨大的影響。經過騰訊財經梳理,民企獲得原油進口權對整個石油產業(yè)帶來三個方面的積極意義。
原油進口結束國企壟斷時代
廣匯能源獲得原油進口權,意味著一直以來被中石油中石化等國有企業(yè)高度壟斷的原油進口被瓦解。
石油產業(yè)是中國壟斷程度最高的行業(yè)之一。從上游的勘探開采,到中游的汽柴油等成品油煉制,到下游的批發(fā)零售,再到進出口貿易、產品定價,無不國有企業(yè)的管制之下。而在石化產業(yè)這個高度壟斷的行業(yè)中,原油進口壟斷占據(jù)著重要的位置,這也就決定了原油進口是我國石化產業(yè)整個體系當中的“命門”。
在此之前,國內的原油進口分為國營和非國營貿易兩種,國營主要由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化、珠海振戎5家控制,進口數(shù)量無上限限制。雖然商務部每年會根據(jù)相應指標給予非國營企業(yè)一部分進口配額,但其中大部分企業(yè)都有國有石油公司背景,有些甚至是“兩桶油”的關聯(lián)公司,民營企業(yè)真正能獲得的進口配額極其有限。而由于要滿足國家石油公司的排產計劃,獲得進口原油的民營企業(yè)也不能自由進行市場買賣,最終不得不將配額或進口原油賣給“兩桶油”。
另外有專家表示,重塑原油進口和冶煉格局,才能增加市場上的成品油供應,減少消費者因為壟斷而承擔的超額成本,因而這攸關所有民眾的利益。也只有理順產業(yè)鏈條才能讓價格信號反應正常,從而減少結構性的能源浪費現(xiàn)象,這關系著中國經濟結構的轉型升級。
民營煉油廠生存環(huán)境改善
原油進口權向民營企業(yè)放開后,將進一步推動國內煉油產業(yè)洗牌。
據(jù)報道,除了已經拿到原油進口資質的廣匯能源,此前國務院相關部門調研的5家試點企業(yè)“山東晨曦集團、山東萬達集團、山東天弘化學公司、山東匯豐石化集團有限公司、唐山渤海石油有限責任公司”也在名單范圍內,
雖然上述企業(yè)是目前國內最大的五家民營石油公司,但在原油進口權未被放開的背景下,國內的地煉企業(yè)就像被套上了緊箍咒,即使煉油能力再強,也需要受制于人,從擁有進口權的幾大國企手中購買原油。
既不能進口,也拿不到國內的油,大部分煉廠獲得油源的辦法就是從國外進口燃料油?;蛟S是國外企業(yè)看準了國內民營煉廠無法進口原油的困境,紛紛將燃料油提價,導致提煉效率較原油低、污染大的燃料油往往還比原油每噸貴出1000多元。
有關數(shù)據(jù)顯示2011—2014年,民企煉廠累計將有5640萬噸的新產能投產。但是,民企煉廠原油配額至今仍是按照1993年的基數(shù)執(zhí)行,造成其原油原料緊缺,原油配額有限,主要依靠進口燃料油,如山東有21家民企煉廠,年加工能力達5000萬噸,但排產計劃原油配額只有179萬噸,造成民企煉廠開工率低下,有的開工率還不到30%,設備裝置閑置情況嚴重。
中國石油流通協(xié)會專職會長趙友山此前向媒體表示,“由于民企拿不到原油,只能用燃料油代替做化工原料。而燃料油就是原油加工后的廢料,每噸進口燃料油加830元/噸消費稅,這是對民企的不公平待遇。而且大量的進口燃料油污染性強,應該放開民企大量進口原油。”
在獲得原油進口權后,民營石油公司可以直接從國外進口原油,不僅產品品質好,而且還不用繳納消費稅,利潤將大幅提升。
通過民企將獲得更多海外石油資源
數(shù)據(jù)顯示,2013年中國原油表觀消費量為4.87億噸,同比增長2.8%,原油進口量達2.82億噸,同比增長4.03%。由于精煉廠啟動新產能、重建庫存等因素,中國原油的需求量正在逐月增加,2013年12月中國原油日均需求量達1000萬桶左右,到2020年中國石油需求總量可能超過7億噸。
中國的石油需求越來越大,但有政府背景的國有石油公司在國外石油資源的獲取上越來越受到遏制。
我國大型國企海外石油資源勘探開采已引起西方大國的警惕,如中海油收購優(yōu)尼科的失敗,而民營油企參與國際油氣投資不會引起東道國的政治抵制,也不會輕易激發(fā)東道國民眾和社會輿論的抵觸,容易很快以自己的方式拿到更多更便宜的石油資源。
分析稱,民營油企對外合作不僅具有便利性又有機會,可爭取我國在非洲、拉美等地區(qū)的能源利益。我國民營油企通過多種合作方式,對國外油氣市場已有不少深度拓展和有效對接,對外合作步伐逐步加大。目前,在中東阿聯(lián)酋、卡塔爾,西非加納,拉美秘魯、哥倫比亞等油氣資源大國,民企有巨大合作空間。2014年阿聯(lián)酋將通過招標更換大量油田特許經營權,我國有機會進入這個潛力巨大的市場;秘魯、哥倫比亞等鼓勵外國企業(yè)前往投資;“未來5年,西非地區(qū)將是油氣勘探開發(fā)市場增幅最大的地區(qū)”,而加納努力擺脫對西方石油公司依賴,愿意實行石油開采和輸出的多元化。